內容簡介一本讓人忍不住想按讚、分享的「窺視心得報告」 這是一個喜歡偷窺別人,以及被人窺的時代。臉書、推特、YOUTUBE貼文,滿足了社會集體暴露的欲望。美國名人八卦網站「PEREZHILTON.COM」每天有四百五十萬人次點閱率。 二○○八年十二月,韋伯斯特新世界詞典編輯票選「過度分享」為當年的年度風雲詞。 過度分享,就像玩得太過火、搞到自己只穿內褲倒頭栽進水溝。 本書作者霍爾.尼茲維奇(HAL NIEDZVIECKI)以詼諧又尖銳的筆觸深入窺視世界;為了深入窺視世界一探究竟,在住家周圍裝設監視器、在老婆車上裝GPS定位系統、僱用私家偵探調查自己,加入各個社交網站、在聊天室貼文、開設部落格、窺探鄰居、應徵上真人秀節目、和在網路張貼裸照的空巢期夫婦一起喝酒、舉辦臉書「朋友」派對。本書內容包含一部分作者的網路世界遊記、一部分的日記、一部分的思索與社會史、加上多位比小說角色更離奇的真實世界人物的採訪。 本書反映了越來越多人的渴望與困惑,讓他們願意用私生活細節換取情感的宣洩、他人的注目、甚至遠播的臭名。人們開始費盡心思包裝自己的形象,甚至開始把自己想成是產品,會認真去想:「我現在要更新什麼,能讓我得到更多粉絲、點閱數,或是有人來邀我上電視?」 我們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跨越了分享的界線,最終變成過度分享? 世界各地興起的選秀節目,美國真人實境秀節目高達數百個;JUSTIN.TV的創辦人賈斯汀在頭上裝置攝影機,將自己一天24小時的生活在網路上全程轉播,並公佈手機號碼隨時接受陌生人傳簡訊來給他建議;加拿大一位兼任家教的中年婦女每逢假日便和丈夫到全世界各地著名景點拍全裸照片,並放到色情網站VOYEURWEB上,每天吸引全球超過五百萬人次點閱…… 這種過度分享的「窺視文化」(PEEP CULTURE)是一種快速興起的現象,而「塑造一個適於被窺視的形象」與「窺視他人」則已成了全(地球公)民運動。 本書同時讓我們在滿足窺視欲望的同時反思:那永無止盡揭露個人資訊的自戀衝動究竟所為何來?從而呈現科技是如何戲劇性地改變我們對於隱私、個體、甚至人性的觀念。 如果你發現自己無法停止上臉書、推特、YOUTUBE貼文,又覺得這種生活不太對勁;小心,「楚門的世界」或許正在你生活中即時上映! ◎本書紀錄片PEEP CULTURE: THE DOCUMENTARY由作者霍爾.尼茲維奇親自執導,為2012年春季香港影展參展影片本書說明 《我愛偷窺》THE PEEP DIARIES,講的是偷窺文化, 是目前我們生活中隨時在上演、發生的事情,是這個社會的新生事物。 本書內容包含一部分作者的網路世界遊記、一部分的日記、一部分的思索與社會史、加上多位比故事角色更離奇的真實世界人物。讀了令人忍不住想按讚與分享。 原作2009年6月出版後,即獲美國熱門電視節目歐普拉讀書俱樂部選為當年夏季25本必讀好書,並被CHOCOLATE BOX ENTERTAINMENT公司買下電影版權,改編為紀錄片 PEEP CULTURE: THE DOCUMENTARY,在美國與加拿大各地連連獲獎。此紀錄片並將參加2012年春季的香港影展。與本書出版時間互相呼應。作者簡介霍爾.尼茲維奇(HAL NIEDZVIECKI) 《斷鉛筆》〈BROKEN PENCIL〉雜誌創辦人,曾出版多本小書及社會評論著作,包括《哈囉,我很特別:個人性如何成為新的服從性》(I’M SPECIAL:HOW INDIVIDUALITY BECAME THE NEW CONFORMITY),以及《我們也想分杯羹:大眾文化的底層渴望與再創》(WE WANT SOME TOO: UNDERGROUND DESIRE AND THE REINVENTION OF MASS CULTURE)。現居加拿大的多倫多。譯者簡介黃玉華 牛津大學比較語文學暨普通語言學哲學碩士、波士頓大學醫學院行為神經科學暨生物醫學神經科學雙主修博士。多年媒體公關、整合行銷及國際合作經驗。2007年成立「樂活旅行家」社會企業,與美國「國際永續旅行協會」(SUSTAINABLE TRAVEL INTERNATIONAL)非營利機構合作,致力於華文社區推廣永續觀光及責任旅行知識與觀念。譯有《告別富裕流感》(立緒文化)。 詳細資料ISBN:9789866513473 叢書系列:新世紀叢書 規格:平裝 / 336頁 / 15 X 23 CM / 普通級/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 社會議題  內容連載如果你想知道窺視文化是什麼樣子、讓人有什麼感覺,把書放下、打開電視看看就行(可別真的這麼做,請繼續閱讀、待會兒再看電視)。北美電視台有幾百個節目屬於這種性質,至少有三個電視頻道更完全致力於播放窺視文化。這些節目包括有獎遊戲節目《真實謊言》(MOMENT OF TRUTH)、選秀節目《美國偶像》(AMERICAN IDOL)及《超級名模生死鬥》(AMERICA’S NEXT TOP MODEL)、烹飪節目《地獄廚房》(HELL’S KITCHEN)等。
真人秀電視是窺視文化最明顯的化身,有優勢的名人「新聞」則緊追其後。名人八卦網站「PEREZHILTON.COM」每天有四百五十萬人次點閱率。因報導O. J. 辛普森案件成名的「TMZ.COM」(創辦人是哈維.列文〔HARVEY LEVIN〕,目前和網路公司美國線上〔AOL〕合作)更是被公認為報導明星媒體事件最即時的八卦網站,像梅爾.吉勃遜酒駕被捕的警局檔案照與細節,以及後來的反猶太言論,《歡樂單身派對》(SEINFELD)明星麥可.理察(MICHAEL RICHARD)在喜劇俱樂部發表具種族歧視色彩的言論,玩伴女郎安娜.妮可.史密斯(ANNA NICOLE SMITH)死亡時家中冰箱裝滿藥品美沙冬與「快速苗條」液體代餐的照片,影星亞歷.鮑德溫(ALEC BALDWIN)痛罵十一歲女兒是「不懂事的豬」的完整電話留言(TMZ針對該事件舉辦的網路投票結果:法官是否該終止鮑德溫對女兒的探視權?是:五十九%,否:四十一%,總投票數:四三二八一八)。
我們在這兒談的媒體不限八卦小報,就連主流媒體都對名人新聞為之瘋狂,不停播報各種明星八卦消息,不管是前披頭四成員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的離婚事件,還是方程式賽車大賽主席麥斯.莫斯利(MAX MOSLEY)的納粹性虐待派對醜聞── 他在二○○八年控告八卦報《世界新聞》(NEWS OF THE WORLD)侵犯其個人隱私權,並獲得勝訴,因為該報使用關於他的偷拍影片寫成封面故事,繼之造成全球民眾對他個人進行偷窺(據莫斯利的律師指出,上該報網站及「YOUTUBE」觀看莫斯利被鞭打影片的人數就有三百五十萬人次)。
網路新的互動可能性使我們能以新的方式公開個人生活,越來越多人正在試用窺視。你可以爭辯說,真人秀節目、電視脫口秀、名人八卦是大企業專門設計的控制工具,讓我們保持快樂、不停購物、沒時間注意真實世界正像甜甜圈一樣被熱油炸得滋滋作響。但你要如何解釋,幾百萬網民正跟電視上播放的「毫無保留文化」(TELL-ALL CULTARE)看齊,透過部落格、個人檔案、自拍影片等方式,把自己的生活完全公開?根據二○○六年「普網和美國生活」(PEW INTERNET & AMERICAN LIFE PROJECT)一份報告估計,約十分之一的美國成年人擁有部落格。這個數字還不包括聊天室、「YOUTUBE」、「BLOGTV.COM」、「JUSTIN.TV」的用戶人數。擁有部落格的人數眾多,瀏覽部落格的人數更多。同一份報告總結,三十九%的網路使用者,也就是超過五千七百萬的美國成年人有瀏覽部落格的習慣。在該報告出版三年後的今天,如果說至少有一億的美國人,也就是超過三分之一的美國人口會瀏覽部落格,應該很公允。
這些數字顯然並不精確,但我想說明的重點是,這些數字很驚人,而且還在繼續成長,這些數字清楚代表社會對以下現象的普遍接受度:很多「普通人」想透過(大眾)媒體環境公開自己的個人生活。而很多其他的「普通人」也想觀看他們的生活。這就是為什麼你一開始架設部落格時,根本不知道最後到底是哪些人在瀏覽。大多數部落格的訪客只有十幾二十、頂多上百人,但也有像珍娜.富爾達(JENNETTE FULDA)經營的「一半的我」(HALF OF ME) ──這個記錄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市一名婦女決心減肥的部落格,剛開始和大多數部落格一樣門可羅雀,但現在每個月吸引近五萬名不同訪客,追蹤珍娜從三百五十磅體重降到一百六十磅目標體重的進展。
留言列表